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

到底什么是抽贷?银行提前抽贷属于失信吗?

2020-12-26 14:30:03 admin




欣奇曾经做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审
欣奇曾经做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审查岗,其中一项职责就是审核对公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抽贷”这个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即暗含“银行中止企业贷款”的贬义。但从专业角度看,所谓的“抽贷”可能就是一个单纯的融资解决方案,下面请听欣奇慢慢道来。

一、到底什么是“抽贷”? 实际上,“抽贷”这个词是偏口头化的,比较正式的说法是指银行提前收贷的行为,即银行依照合同约定的加速到期条款,在企业债务人触发相关条款时使贷款合同提前到期,并要债务人还贷或单方面扣划债务人银行存款、保证金等行为。 通过对比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抽贷”这个词所表达的感情倾向是有待商榷的。尤其是在企业经营不善,发生债务危机的情况下,银行及时采取措施,回收贷款的行为经常会被扣上“对企业抽筋扒皮,不择手段回收贷款”的帽子。 但事实上,银行有的时候也挺委屈。银行从本质上来说是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在于要承担相当大的社会责任,而作为企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因此,面对贷款企业经营不善等原因需要回收贷款时,银行本身也是非常纠结的,谁不想让自己的客户好好发展?但考虑到经营考核,和对企业发展预期的判断分析,或许所谓的“抽贷”对于银行来说才是最好的抉择。 二、“抽贷”依据的是相关合同条例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除个别情况外,银行所谓的“抽贷”行为是符合当时与企业签订的贷款协议条款的。银行的贷款协议是格式合同,在提前还款等协议上是明确的,贷款企业当时肯定是知晓的。不夸张地说,市场上任何一家商业银行的贷款合同上,或多或少都会明确说明此类条款,以免今后出现还款纠纷。毕竟,发放大额贷款本身就是一件风险非常高的业务。 三、“抽贷”常规情况是基于银企双方共同商议下完成的 就实际而言,欣奇接触到的很多所谓“抽贷”情况,都不是单方面的、搞突然袭击的。以我亲身经历的案例为例: 当时,我分行某贷款企业客户A出现经营不善、还款逾期的情况,贷款评级也随之下降至“关注类”。 由于该公司贷款体量中等,总体贷款金额在7500万元,因此负责维护的客户经理及时与该公司负责人进行了联系,建议企业A通过自有资金加过桥资金及时结清贷款,我行后续通过转贷方式再次贷出资金支持企业经营,缓解流动性压力。但基于企业目前的状况,贷款金额会逐步减少,希望企业在缓冲期间内通过提高销售额、减少经营成本等方式,增加流动资金。后续根据企业状况再来评估转贷金额。 在当时的情况下,企业A负责衡利弊,最终同意该方案。因为按照贷款协议,贷款银行完全可以不和企业商量直接扣划资金的,现在银行提出的“结清转贷”策略,虽然减少了可贷款金额,但给予了充分的缓冲期,使企业依旧有一定的资金维持生产经营,以图东山再起,也算是一种“双赢”的策略了。 最终,企业A通过过桥资金提前结清7500万贷款,而银行在3个工作日通过转贷方式贷给企业A一年期短期贷款4000万贷款,对银行来说,减少了3500万的风险敞口,而企业实际上只还款了总金额的47%,并且多了一年的还贷缓冲期,为后续扭转经营不良的局面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机会。 因此,通过对“抽贷”的定义理解,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欣奇希望从较为专业角度给大家普及“抽贷”的实际情况,“抽贷”行为很多时候并不是商业银行单方面的不负责的金融行为,可能会是银行和企业多次协商所达成的一种解决资金危机的金融决策。大家需要从辩证的角度去观察思考。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